压滤机作为重要的固液分离设备,其发展历程见证了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。追根溯源,压滤机的雏形可追溯到古老的中国汉朝。在公元前一百多年,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的过程中,就运用了原始的压滤原理,通过挤压让豆浆中的水分与固体分离,这便是压滤机概念的早期实践 。
时光流转至 19 世纪初,德国酒类需求大增,为提高酒的压榨和过滤效率,一台板框式压滤机应运而生。它通过在板框中设置过滤材料,利用挤压滤板对浆料进行过滤,标志着压滤机正式登上工业舞台。不过,初代板框式压滤机存在诸多不足,如滤饼含水率较高,约为 20%-22%,且压滤时间长、处理能力小、作业成本高 。
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,自动压滤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。随着电子技术融入,压滤机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,作业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,开始广泛应用于煤炭、冶金等行业。此后,压滤机在结构和材质上持续改进,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。例如,1969 年德国研发出隔膜式滤板,往滤膜和滤板的夹层内压入高压空气,利用滤膜弹性对滤饼挤压脱水,同时配合 “吹气” 程序置换滤液,进一步减少滤饼水分 。
再看国内,1965 年轻工业部在黄酒压滤机试点中推广的设备,具备压榨和过滤两项功能,推动了压滤机在国内的发展。经过多年发展,国内压滤机市场百花齐放。众多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性能,针对滤饼含水率高、隔膜易破裂等问题进行技术攻关,如研发带反吹风干的板框压滤机,将物料含水率降至 18%-22% 。
如今,压滤机已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、矿业、食品、化工、制药等众多领域,成为处理细粒和高灰物料的理想设备。从简单的人力压榨过滤,到如今高度自动化、技术先进的现代压滤机,其发展历程不仅是设备的进化史,更是人类不断追求可靠、环保工业生产的生动写照,持续为各行业的固液分离需求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。(以上内容仅供参考)